Kafka源码深度解析-系列1 -消息队列的策略与语义

    xiaoxiao2022-06-29  63

    本人新书出版,对技术感兴趣的朋友请关注: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NjU3NjYxMA==&tempkey=MTAwMV9kVTZyRytrVFBhdE1GNEhjTXhqU3dYS3dhU0ZEM013eHNoT2RvX2pmRXBvclV3WGJQZjE3WlpoM3VfZUFpQU5lRFZCVWxyTTVKQ19JMHBIal8tUjdPNDYzRFdBdXRBSDlRMUFPLVIwVzJtdGVySzB5Vi1vRVdzbnZfZlBLZGlSRVFDVDVxRXVvXy05WVI0dEpmd2YtVGxOWmF3U05WRFlLTGNFSjN3fn4=&chksm=7d108f6e4a67067869dce1d62c221751eb923428893abede4f92c52c436519fa6afd262182fb#rd

    -Kafka关键概念介绍 -消息队列的各种策略与语义

    作为一个消息队列,Kafka在业界已经相当有名。相对传统的RabbitMq/ActiveMq,Kafka天生就是分布式的,支持数据的分片、复制以及集群的方便扩展。

    与此同时,Kafka是高可靠的、持久化的消息队列,并且这种可靠性没有以牺牲性能为前提。

    同时,在允许丢消息的业务场景下,Kafka可以以非ACK、异步的方式来运行,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性能。

    从本篇开始,本序列将会由浅入深、从使用方式到原理再到源码,全面的剖析Kafka这个消息中间件的方方面面。(所用Kafka源码为0.9.0)

    #关键概念介绍 ##topic

    以下是kafka的逻辑结构图: 每个topic也就是自定义的一个队列,producer往队列中放消息,consumer从队列中取消息,topic之间相互独立。

    ##broker 与上图对应的是kafka的物理结构图:每个broker通常就是一台物理机器,在上面运行kafka server的一个实例,所有这些broker实例组成kafka的服务器集群。

    每个broker会给自己分配一个唯一的broker id。broker集群是通过zookeeper集群来管理的。每个broker都会注册到zookeeper上,有某个机器挂了,有新的机器加入,zookeeper都会收到通知。

    在0.9.0中,producer/consumer已经不会依赖Zookeeper来获取集群的配置信息,而是通过任意一个broker来获取整个集群的配置信息。如下图所示:只有服务端依赖zk,客户端不依赖zk。

    ##partition kafka的topic,在每个机器上,是用文件存储的。而这些文件呢,会分目录。partition就是文件的目录。比如一个topic叫abc,分了10个partion,则在机器的目录上,就是: abc_0 abc_1 abc_2 abc_3 … abc_9

    然后每个目录里面,存放了一堆消息文件,消息是顺序append log方式存储的。关于这个,后面会详细阐述。

    ##replica/leader/follower 每个topic的partion的所有消息,都不是只存1份,而是在多个broker上冗余存储,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这多台机器就叫一个replica集合。

    在这个replica集合中,需要选出1个leader,剩下的是follower。也就是master/slave。

    发送消息的时候,只会发送给leader,然后leader再把消息同步给followers(以pull的方式,followers去leader上pull,而不是leader push给followers)。

    那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leader收到消息之后,是直接返回给producer呢,还是等所有followers都写完消息之后,再返回? 关于这个,后面会相信阐述。

    关键点:这里replica/leader/follower都是逻辑概念,并且是相对"partion"来讲的,而不是"topic"。也就说,同一个topic的不同partion,对于的replica集合可以是不一样的。

    比如 “abc-0” <1,3,5> //abc_0的replica集合是borker 1, 3, 5, leader是1, follower是3, 5 “abc-1” <1,3,7> //abc_1的replica集合是broker 1, 3, 7,leader是1, follower是3, 7 “abc_2” ❤️,7,9> “abc_3” <1,7,9> “abc_4” <1,3,5>

    #消息队列的各种策略和语义 对于消息队列的使用,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一端往里面放,一端从里面取。但就在这一放一取中,存在着诸多策略。

    ##Producer的策略 ###是否ACK 所谓ACK,是指服务器收到消息之后,是存下来之后,再给客户端返回,还是直接返回。很显然,是否ACK,是影响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在kafka中,request.required.acks有3个取值,分别对应3种策略:

    request.required.acks

    //0: 不等服务器ack就返回了,性能最高,可能丢数据 //1. leader确认消息存下来了,再返回 //all: leader和当前ISR中所有replica都确认消息存下来了,再返回(这种方式最可靠)

    备注:在0.9.0以前的版本,是用-1表示all

    ###同步发送 vs 异步发送 所谓异步发送,就是指客户端有个本地缓冲区,消息先存放到本地缓冲区,然后有后台线程来发送。

    在0.8.2和0.8.2之前的版本中,同步发送和异步发送是分开实现的,用的Scala语言。从0.8.2开始,引入了1套新的Java版的client api。在这套api中,同步实际上是用异步间接实现的:

    在异步发送下,有以下4个参数需要配置:

    (1)队列的最大长度 buffer.memory //缺省为33554432, 即32M

    (2)队列满了,客户端是阻塞,还是抛异常出来(缺省是true) block.on.buffer.full //true: 阻塞消息 //false:抛异常

    (3)发送的时候,可以批量发送的数据量 batch.size //缺省16384字节,即16K

    (4)最长等多长时间,批量发送 linger.ms //缺省是0 //类似TCP/IP协议中的linger algorithm,> 0 表示发送的请求,会在队列中积攥,然后批量发送。

    很显然,异步发送可以提高发送的性能,但一旦客户端挂了,就可能丢数据。

    对于RabbitMQ, ActiveMQ,他们都强调可靠性,因此不允许非ACK的发送,也没有异步发送模式。Kafka提供了这个灵活性,允许使用者在性能与可靠性之间做权衡。

    (5)消息的最大长度 max.request.size //缺省是1048576,即1M

    这个参数会影响batch的大小,如果单个消息的大小 > batch的最大值(16k),那么batch会相应的增大

    Consumer的策略

    Push vs Pull

    所有的消息队列都要面对一个问题,是broker把消息Push给消费者呢,还是消费者主动去broker Pull消息?

    kafka选择了pull的方式,为什么呢? 因为pull的方式更灵活:消息发送频率应该如何,消息是否可以延迟然后batch发送,这些信息只有消费者自己最清楚!

    因此把控制权交给消费者,消费者自己控制消费的速率,当消费者处理消息很慢时,它可以选择减缓消费速率;当处理消息很快时,它可以选择加快消费速率。而在push的方式下,要实现这种灵活的控制策略,就需要额外的协议,让消费者告诉broker,要减缓还是加快消费速率,这增加了实现的复杂性。

    另外pull的方式下,消费者可以很容易的自适应控制消息是batch的发送,还是最低限度的减少延迟,每来1个就发送1个。

    ###消费的confirm 在消费端,所有消息队列都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消费确认问题”:消费者拿到一个消息,然后处理这个消息的时候挂了,如果这个时候broker认为这个消息已经消费了,那这条消息就丢失了。

    一个解决办法就是,消费者在消费完之后,再往broker发个confirm消息。broker收到confirm消息之后,再把消息删除。

    要实现这个,broker就要维护每个消息的状态,已发送/已消费,很显然,这会增大broker的实现难度。同时,这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消费者消费完消息,发送confirm的时候,挂了。这个时候会出现重复消费的问题。

    kafka没有直接解决这个问题,而是引入offset回退机制,变相解决了这个问题。在kafka里面,消息会存放一个星期,才会被删除。并且在一个partion里面,消息是按序号递增的顺序存放的,因此消费者可以回退到某一个历史的offset,进行重新消费。

    当然,对于重复消费的问题,需要消费者去解决。

    ##broker的策略 ###消息的顺序问题 在某些业务场景下,需要消息的顺序不能乱:发送顺序和消费顺序要严格一致。而在kafka中,同一个topic,被分成了多个partition,这多个partition之间是互相独立的。

    之所以要分成多个partition,是为了提高并发度,多个partition并行的进行发送/消费,但这却没有办法保证消息的顺序问题。

    一个解决办法是,一个topic只用一个partition,但这样很显然限制了灵活性。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所有发送的消息,用同一个key,这样同样的key会落在一个partition里面。

    消息的刷盘机制

    我们都知道,操作系统本身是有page cache的。即使我们用无缓冲的io,消息也不会立即落到磁盘上,而是在操作系统的page cache里面。操作系统会控制page cache里面的内容,什么时候写回到磁盘。在应用层,对应的就是fsync函数。

    我们可以指定每条消息都调用一次fsync存盘,但这会较低性能,也增大了磁盘IO。也可以让操作系统去控制存盘。

    消息的不重不漏 – Exactly Once

    一个完美的消息队列,应该做到消息的“不重不漏”,这里面包含了4重语义: 消息不会重复存储; 消息不会重复消费; 消息不会丢失存储; 消息不会丢失消费。

    先说第1个:重复存储。发送者发送一个消息之后,服务器返回超时了。那请问,这条消息是存储成功了,还是没有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发送者需要给每条消息增加一个primary key,同时服务器要记录所有发送过的消息,用于判重。很显然,要实现这个,代价很大

    重复消费:上面说过了,要避免这个,消费者需要消息confirm。但同样,会引入其他一些问题,比如消费完了,发送confirm的时候,挂了怎么办? 一个消息一直处于已发送,但没有confirm状态怎么办?

    丢失存储:这个已经解决

    丢失消费:同丢失存储一样,需要confirm。

    总结一下:真正做到不重不漏,exactly once,是很难的。这个需要broker、producer、consumer和业务方的协调配合。

    在kafka里面,是保证消息不漏,也就是at least once。至于重复消费问题,需要业务自己去保证,比如业务加判重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ju.6miu.com/read-112506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