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orator模式:装饰模式
要使用的对象将执行所需的基本功能,但是,可能需要为这个对象将添加某些功能。,这些附加功能可能发生恒在对象的基础功能之前或之后。
意图:动态的给一个对象添加职责。
解决方案:可以无需创建子类,而扩展一个对象的功能。
参与者和协作者:
CocreteComponent让Decorator 对象为自己添加功能,有时候用ConcreteComponent的派生类提供核心功能,在这种情况下ConcreteComponent类就不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Component类定义了所有这些类所使用的接口。
效果:
所添加的功能放在小对象中,好处是可以在ConcreteComponent对象的功能之前或之后动态的添加功能。注意:随意装饰对象可以在被装饰对象之前或之后添加功能,但是对象链总是终于ConcreteComponent对象。
实现:创建一个抽象类来表示原类和要添加到这个类的新功能。在装饰类中,将对新功能的调用放在对紧随其后对象的调用之前或之后。以获得正确的顺序。
抽象组件角色(Component):定义一个对象接口,以规范准备接受附加责任的对象,即可以给这些对象动态地添加职责。
具体组件角色(ConcreteComponent) :被装饰者,定义一个将要被装饰增加功能的类。可以给这个类的对象添加一些职责
抽象装饰器(Decorator):维持一个指向构件Component对象的实例,并定义一个与抽象组件角色Component接口一致的接口 具体装饰器角色(ConcreteDecorator):向组件添加职责。
在这种设计中,手机的装饰功能被独立出来,可以单独发展,进而简化了具体手机类的设计。下面给出实现:
#include<iostream> #include <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 //抽象类 class Phone { public: Phone(){} virtual ~Phone(){} virtual void ShowDecorate(){} }; // //具体的手机类 class iPhone :public Phone { private: string m_name; public: iPhone(string name) :m_name(name){} ~iPhone(){} void ShowDecorate(){ cout << m_name << "的装饰" << endl; } }; class NokiaPhone :public Phone { private: string m_name; public: NokiaPhone(string name) :m_name(name){} ~NokiaPhone(){} void ShowDecorate(){ cout << m_name << "的装饰" << endl; } }; // //装饰类 class DecoratePhone :public Phone { private: Phone *m_phone; public: DecoratePhone(Phone *phone) :m_phone(phone){} virtual void ShowDecorate(){ m_phone->ShowDecorate(); } }; // //具体的装饰类 class DecoratePhoneA :public DecoratePhone { public: DecoratePhoneA(Phone* phone) :DecoratePhone(phone){} void ShowDecorate(){ DecoratePhone::ShowDecorate(); AddDecorate(); } private: void AddDecorate(){ cout << "增加挂件" << endl; } }; class DecoratePhoneB :public DecoratePhone { public: DecoratePhoneB(Phone *phone) :DecoratePhone(phone){}; void ShowDecorate(){ DecoratePhone::ShowDecorate(); AddDecorate(); } private: void AddDecorate(){ cout << "贴膜" << endl; } }; int main() { Phone *iphone = new NokiaPhone("6300"); Phone *dpa = new DecoratePhoneA(iphone); Phone *dpb = new DecoratePhoneB(dpa); dpb->ShowDecorate(); delete dpa; delete dpb; delete iphone; return 0; }
(1) 装饰对象和真实对象有相同的接口。这样客户端对象就可以以和真实对象相同的方式和装饰对象交互。
(2) 装饰对象包含一个真实对象的索引(reference)
(3) 装饰对象接受所有的来自客户端的请求。它把这些请求转发给真实的对象。
(4) 装饰对象可以在转发这些请求以前或以后增加一些附加功能。这样就确保了在运行时,不用修改给定对象的结构就可以在外部增加附加的功能。在面向对象的设计中,
常是通过继承来实现对给定类的功能扩展。
Decorator模式是为已有功能动态的添加更多功能的一种方式,实践中,必须创建一个对象链提供所需的行为。链中的第一个对象由Client对象调用。Clinet对象无需关心对象链的创建,使对象链的创建与使用保持独立。这样Clinet对象就不会受添加功能的新需求影响。
1. 这种比继承更加灵活机动的特性,也同时意味着更加多的复杂性。
2. 装饰模式会导致设计中出现许多小类,如果过度使用,会使程序变得很复杂。
3. 装饰模式是针对抽象组件(Component)类型编程。但是,如果你要针对具体组件编程时,就应该重新思考你的应用架构,以及装饰者是否合适。当然也可以改变
Component接口,增加新的公开的行为,实现“半透明”的装饰者模式。在实际项目中要做出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