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视频总结第一章

    xiaoxiao2023-03-24  4

            终于进入了C/S学习了,心情有些小激动。现在正在看视频,想着用超级记忆法来学习。接下来是我的总结。

    思维导图如下:请多多指导!

                对于软件工程第一章的部分内容,我还上网查了查资料。有关于生存期模型,再次阐述一下我的理解:

    0.0 瀑布模型

          应用于各种软件,要求是系统的功能明确。如果项目经常变化,则瀑布模型毫无价值

    0.1 b模型

          相对于瀑布模型,增加了反馈,加强了沟通。同时加大了运维的力度。(但是软件开发应该尽量减少运维。)

    0.2 快速原型模型

          适用于需求较为复杂、难以确定、动态变化的软件系统。

          快速原型模型其实是增量模型的一种,先只做出一个原型系统,根据用户的需求不断地改进,当用户最终满意时,再最终实现。相对于瀑布模型,减少了风险。因为客户的需求会不断改变,很多需求回应为外部环境变化,而变化,并且有的需求在刚刚提出时就仅仅是概念,再加上开发人员与用户沟存在问题。这就让快速原型模型产生了优势。

          他还分为探索型原型、实验型原型、演化型原型。由于运行原型的目的和方式不同,在使用原型时,也采用不同的策略,有抛弃策略和附加策略

          抛弃:顾名思义,就是不用了,扔掉。当原型软件改进后,形成新的软件,新的软件如果在各方面都符合要求,那么新软件就会成为新的原型软件。

          附加:应用于开发的全过程,不断的反复修改,最终实现用户满意的软件。

    0.3 演化模型(也叫 增量模型

           视频中讲的是:

    ——第一次只是实验开发,其目标只是在于探索可行性,浓情软件需求。

    ——第二次则是在此基础上获得较为满意的软件产品。

           所以,演化模型可以看成一个又一个的瀑布模型。迭代产生。

    0.4 螺旋模型

          引入了风险分析,是软件在面临重大风险时有机会撤销。

          应用了四象限,大大提高了软件的质量,降低了风险。

    0.5 喷泉模型

         面向对象,应用于面向对象的软件项目。

          各个阶段可以同时开始:但是需要很多开发人员,审核与增加需求难度很高。

    0.6 改进的喷泉模型

           详细了解:http://wiki.mbalib.com/wiki/%E5%96%B7%E6%B3%89%E6%A8%A1%E5%9E%8B

           如图:

    0.7 第四代技术模型(4GL)需要第四代语言支持。

          

    0.8 混合模型  

           使用多种开发模型开发软件,优点是可以让项目沿着最快、最有效的途径发展。

    了解到的就是这些,剩下的以后继续探索,请各位多多指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ju.6miu.com/read-120113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