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综述
我们将从哲学和语言学的角度讲述这个问题。 面向对象或是面向过程,实际上都来源于我们如何用抽象的语言来描述周边的这个世界,目的是抽象出来的结果可以更加有利于或方便计算机的处理运行。 而当我们观察周边这个世界,可以发现整个世界可以分为两部分(有点哲学的感觉): 1,物体; 2,物体上的行为, 如,物体:车;行为:行驶。 所以,在描述这个世界时,我们就有了两方面的概括,那在对这两方面概括的 时候,就有了轻重缓急或是喜乐偏好, 1,有的人以行为为主,他们首先抽象某个或某些行为的发生过程(比如行驶),而物体(人,车)是附带其上的。 2,有的人以物体为主,他们将世界分为各色各样的物体,树,动物,气体等等,进而在 这些物体上 描述其形形色色的行为 同样的,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清楚明了表达一件事,需要这样表达,不论中文还是日语: 小明滚出去。(这是最基本的表述) 我们需要 1,主语:小明 2,作甚:滚出去
而这里的行为(作甚)即是过程,物体(小明)即是对象。
2. 进阶(针对i小明去上学) a. 面向过程:定义上学这个过程,如果有小红,二蛋,大傻等10个人呢,他们上学方式一样还好,如果有坐车的,有走路的不一样,就得定义10个上学的过程分别对应 b. 面向对象,定义一个人(或学生),定义一个上学方法,如果是10个人,最多在这个学生中定义10个方法。 c. 如果在上学途中,小明想买冰棒,想泡妞,怎么办?面向过程就得添加买冰棒,泡妞这个过程,而面向对象,只需在学生类中添加 泡妞,买冰棒的方法 d. 面向对象是数据和行为的集体,面向过程只考虑了方法,没考虑数据,这样在方法需要数据的时候,面临一些问题。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ju.6miu.com/read-1298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