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企业级服务无疑是一颗璀璨明珠。资本纷纷向企业服务市场伸出橄榄枝,人才也都涌向企业服务市场,短时间企业服务市场被炒得异常火爆。那么为何企业服务市场被打入冷宫这么多年又被重新宠幸了呢?
我想这与移动端saas应用的发展密不可分(saas:软件即服务),随着移动互联网速度的提升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办公的概念又有了新的时代意义,移动端saas应用作为移动办公的核心被推上了风口。这让企业级服务行业特别是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首的软件行业,又有了新的发展机遇。那么国内移动端saas市场又是缘何兴起的呢?
第一,市场前景好,美国做向导。
在过去的几年内,互联网+的概念改变了c端消费市场,带来的是国内消费行为效率和体验的提升,然而互联网行业的竞争淘汰速度非常快,仅仅几年时间,消费互联网市场就趋于饱和,该合并的合并,该倒闭的倒闭,只留下仅有的几个巨头相互较劲。目前美国的企业级与个人级市场是 4:6,但在中国,企业和个人的市场比是9:1——甚至是 9.5:0.5,可以看出企业级市场的巨大市场规模,移动端saas应用作为企业级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这让很多企业看到了机会。
第二,紧跟大企业的动向。
大家都说中国人很容易跟风,其实跟风也没什么错误,如果没有跟风,猪也不会飞到天上去。在阿里钉钉横空出世之后,国内的企业就纷纷出现了跟风的趋势,我们之前看到企业微信和钉钉互掐,腾讯和阿里的搅局让很多创业者都看到了机会,像bat这样的大企业对于saas应用都如此倾心,可见该市场背后的商机。于是在过去短短一两年内,中国saas市场纷纷涌现出相当多新的面孔。
第三,创业者对新事物的接受度变高。
在过去几年里,“互联网+”的概念让c端消费市场风起云涌,各种概念纷纷著书立说,大有百家争鸣的态势,“粉丝经济”、“社群营销”、“分享经济”、“场景革命”、“免费策略”、“O2O模式”、“去中心化管理”、“垂直生态体系”、“平台”……等等,市场的变化来得太快,让人捉摸不透。
而整个市场对于新事物和新模式的接受程度也逐渐变高,再加上国内创业热潮的推动,更多的人都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且事实证明,在每一种商业模式中,都会有成功的案例,因此当saas应用的概念再次抛出时,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去尝试。
为何我不看好平台型服务的saas应用?
移动端saas行业的竞争虽然非常火爆,但毕竟企业用户不同于一般消费者,产品层面和推广层面大家都也面临了很多问题。
以钉钉为例,虽然钉钉的推广力度非常大,然而在用户使用中也面临着信息安全,功能鸡肋,利用率不高等问题,甚至招来了员工层的一片骂声。而且钉钉的及时通讯功能、云盘、邮箱等功能可代替性强,其最大的特色免费通话功能也受到了限制,因此钉钉的市场占有率虽高,但其面临的市场危机也不容小觑。
虽然对于企业来说,更加偏向于一整套的企业服务系统来解决,但定制化的ERP、CRM等系统成本非常高,一般的中小企业都望而却步。而saas平台的出现,为中小企业带来了福音,中小企业可以花很小的成本甚至免费使用一套系统。然而由于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商业模式的企业面临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因此造成了企业saas软件的多样性和专业性要求更高,很多行业还是需要定制化的功能。
企业消费不同于个人消费,作为企业在选择系统和服务的时候是非常理性的,需要对saas软件所提供的服务和企业的当下环境进行评估和匹配。因此软件的实用性和适用度则成为影响企业选择的重要因素。虽然当下不乏有企业对saas软件不了解而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用,这给初期的saas软件提供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但随着市场的不断完善和新的竞争产品的入驻增多,同质化严重的产品必然会有大部分被淘汰。而平台型的saas应用其本身定位太过宽泛,对于企业需求的反应比较迟顿,无法兼顾企业需求的多样性和专业性,因此面临着很大的危机。
这两样东西可能决定了saas公司的生死!
优质的saas公司必然会在两个方面优于其他竞争对手,那就是市场占有率和产品的差异化定位。
第一,市场占有率。
因为中国尚处于saas应用的初级阶段,且前期的市场占有率对于企业的生存和下一步的融资至关重要所以几乎所有的saas软件服务企业都在抢占市场,近乎疯狂。
钉钉于2015年1月份正式发布以来,大面积的电梯广告,电视广告,明星代言、网络推广,据说花了10个亿,对外称已拿到100万的企业用户。其他稍小一点的公司也毫不示弱,纷享销客面向全国,拥有庞大的销售团队,云之家也找来了王石做代言人,今目标在网络推广上也下了不少功夫。还有一些新兴的saas企业也做了大量的推广,比如口袋助理、喔趣考勤、外勤365等等。
在市场推广方面,今时早已不同往日,随着网络媒体、社交媒体的发展,公司的推广手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tob公司面临的客户是企业,没有像toc那样贴近用户,因此推广显得异常困难,除非像钉钉那样有大量的钱往各个媒体渠道上投入,否则通过社交媒体来做品牌知名度则几乎寸步难行。但也有一些公司针对特定人群做社群传播,从而植入产品的,但市场占有速度则异常缓慢。对于推广上,大公司有大公司的玩法,小公司也有自己的活法,总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谁能够更快一步抢占市场,谁就能更早地在企业服务市场上站稳脚跟。
第二,产品的差异化定位。
市场推广固然是一个公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对于公司的前期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真正决定一个公司长远发展的还是产品。对于saas行业来说,公司的产品导向必须以企业用户的需求为中心。那么怎样才能洞察到企业用户真正的需求呢?有人说产品经理人必须要对企业非常了解,必须要有足够的企业实践经验。但我却不这么认为,对于企业用户的需求洞察绝不只是找几个有经验的产品经理就OK的,有经验的固然好,在软件设计初期可以对软件的框架设计可以根据自己以往的企业经验进行简单的建议,但市场是不断发展的,企业的运行模式时刻都在变化,谁也不知道未来的企业发展模式是什么样的。
其次对于saas软件来说,其面临的企业规模、行业非常繁多,有大量的企业需求等着saas应用来满足,比如工厂和办公写字楼的企业需求就完全不一样,国企和民企需求也不一样,此外还有医院、学校、餐饮、超市以及互联网公司、金融公司等等,每个行页都有自己独特的需求,而这些通过所谓的经验是完全不可能一一实现的。
想要一个公司解决所有的企业服务问题几乎不可能,因此saas行业的产品需要差异化的定位,术业有专攻,这样才能够得到良性发展。而差异化的定位则需要不断洞察用户最精准最迫切的需求,利用大数据无疑使最有效的手段。
saas行业的本身依托于云计算,其对大数据的运用分析更优于一般企业,企业用户的累计和竞争对手的增加,会使得用户画像愈发清晰明确,当用户积累到一定的数量的时候,通过大量数据分析而得来的数据就会更加有价值,这样一来saas服务公司就能更快更准确地找出真正通用型具有共性的需求,才能对企业的研发方向提供更加精准正确的指导,这才是saas产品的未来所在。
Saas细分领域到底有何优势跟巨头叫板?
因此saas应用并不是对已有的企业工具进行整合(比如云盘、邮箱、通讯类的工具,这些东西都太过于肤浅),saas应用最重要的是对不同行业领域、职业痛点、流程痛点等节点性问题的深度挖掘剖析,对产品使用环境的模拟和测试,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才是saas应用的真正价值所在。毕竟科学家发明了技术,而企业家的责任就是将技术应用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上去。
细分领域的saas应用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很多不错的企业出现,比如说专注于企业流程管理的今目标,做销售管理的销售易,做薪资社保的薪太软,做考勤管理的喔趣等等,那么细分领域的saas应用到底有何优势呢?
解决的问题更加专注。细分领域的saas应用会更加垂直化,对于企业需求的反应更加灵敏,也会更加贴合用户的需求。现阶段saas市场尚处于不成熟不稳定的局面,他们的客户数量可能不高,也不像钉钉那样有名,客户数量的良性增长反而使他们更加了解客户,从而能够及时地调整产品的方向,做出真正有价值的产品。
数据更有代表性。其实相比于快速扩张的saas公司来说,这些细分领域的saas应用的客户会更加优质,因为这些公司的客户并不会因为软件的名气而搜索下载的,而是真正有需求之后才进行寻找然后下载使用的,这样一来他们的客户质量会更高。而那些名气很大的saas应用,不乏有客户可能因为好奇而下载试用,他们本身可能并没有这方面的需求。
针对的人群行为更明确。细分领域的saas应用,也可以叫做垂直型的saas应用,这样的软件定位更加清晰,人群划分也会更有针对性,比如CRM系统面向销售人员,考勤管理系统面向HR或行政人员,薪资计算系统则面向财务人员等等,这样一来对于人群的定义更加明确,通过对不同职位的工作流程的优化,从而提升整个企业的运作效率。
未来saas应用市场会越来越成熟,当细分领域的saas企业逐渐增多之后,相对的细分定位就会趋于饱和,最终会走向融合或更专业更强大,但现阶段saas应用的整合和平台化建设还为之尚早,毕竟每一个独立部分都还没有做精做细,又何谈整合呢?因此saas行业必须要面临“先小后大、先精后广”的局面。
今后,Saas行业必然还会有很多新的面孔出现,中国的企业市场规模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成熟的,垂直型saas应用的发展也要不断地接受市场的检验和淘汰,但现阶段,saas应用不该走向整合的阶段,而是要走精细化、专业化的路线,saas应用服务商也需要潜下去,真正实现和企业用户对话,这样才能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己的产品,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