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自考学习正在进行中,学习计算机网络,做题的时候总会涉及到计算机网络分类的相关问题,所以做一下总结。
【内容】
一、按拓扑结构分:
1、星形拓扑:有中央街店和通过点到点通信链路接到中央节点的各个站点组成,中央节点往往是一个集线器。(集中式通信控制策略)
(1)优点:控制简单;
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
方便服务;
(2)缺点:电缆长度和安装工作量可观;
中央节点的负担较重,形成“瓶颈”;
各站点的分布处理能力较低;
(3)广泛应用于:网络的智能集中于中央节点的场合。
2、总线拓扑:采用一个广播信道作为传输介质,所有站点都通过相应的硬件接口直接连到这一公共传输介质上,该公共传输介质即称为总线。(分布式控制策略)
(1)优点:所需要的电缆数量少;
结构简单,又是无源工作,有较高的可靠性;
易于扩充,增加或减少用户比较方便;
(2)缺点:传输距离有限,通信范围收到限制;
故障诊断和隔离较困难;
分布式协议不能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送,不具有实时功能,大业务量降低了网络速度。站点 必须是智能的,要有介质访问控制功能,从而增加了站点的硬件和软件开销;
3、环形拓扑:由站点和连接站点的链路组成一个闭合环。每个站点能够接收从一条链路传来的数据,并以同样的速率串行地把该数据沿环送到另一条链路上。(分布式控制策略)
(1)优点: 电缆长度短;
可使用光纤;
所有计算机都能公平地访问网络的其他部分,网络性能稳定;
(2)缺点: 节点的故障会引起全网故障;环节点的加入和撤出过程较复杂;
介质访问控制协议都采用令牌传递的方式,在负载很轻时,信道利用率相对来说比较低;
4、树形拓扑:由可以看成是总线和星形拓扑的扩展,树根接收各站点发送的数据,然后再用广播发送 到 全网。
(1)优点:易于扩展;
故障隔离较容易;
(2)缺点:各个节点对根的依赖性太大,如果根发生故障,则全网不能正常工作。
5、混合形拓扑:由站点和连接站点的链路组成一个闭合环。每个站点能够接收从一条链路传来的数据,并以同样的速率串行地把该数据沿环送到另一条链路上。(分布式控制策略)
(1)优点:故障诊断和隔离较为方便;
易于扩展;
安装方便;
(2)缺点:需要选用带智能的集中器;
像星形拓扑结构一样,集中器到各个站点的电缆安装长度会增加。
6、网形拓扑:
(1)优点:不受瓶颈问题和失效问题的影响;
可靠性高;
(2)缺点:结构比较复杂,成本较高,提供上述功能的网络协议也比较复杂。
二、按网络交换方式分:
1、电路交换网:类似于传统的电话交换方式,用户在开始通信前,必须申请建立一条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物理信道,并且上方通信期间始终占用该信道。
2、报文交换网:采用存储-转发原理,报文中含有目的地址,每个中间节点要为途径报文选择适当的路径,使其能最终到达目的端。
3、分组交换网:采用分组交换方式通信前,发送端先将数据划分为一个个等长的单位(即分组),这些分组逐个由中间节点采用存储-转发方式进行传输,最终到达目的端。
三、按网络覆盖范围分:
1、广域网(WAN远程网):国际性的远程网络。
2、局域网(LAN):将小区域内的各种通信设备互联在一起的网络
3、城域网(MAN):介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的一种高速网络。
四、按网络传输技术分:
1、广播方式:在广播式网络中,所有联网计算机共享一个公共信道。
2、点对点方式:在点对点网络中,每条物理线路连接一对计算机。(区别:采用分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