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天(就业班)数据约束、数据库设计、关联查询、存储过程、权限和备份

    xiaoxiao2021-03-26  30

    一、 课程回顾 mysql基础 1)mysql存储结构: 数据库 -> 表 -> 数据   sql语句 2)管理数据库: 增加: create database 数据库 default character utf8; 删除: drop database 数据库; 修改: alter database 数据库 default character gbk; 查询: show databases / show create database 数据库; 3) 管理表: 选择数据库:use 数据库; 增加: create table 表(字段名1 字段类型,字段名2 字段类型......); 删除: drop table 表; 修改: 添加字段: alter table 表 add [column] 字段名 字段类型; 删除字段:   alter table 表 drop [column] 字段名; 修改字段类型: alter table 表 modify 字段名 新的字段类型; 修改字段名称 : alter table 表 change 旧字段名 新字段名 字段类型; 修改表名称:   alter table 表 rename [to] 新表名; 查询: show tables  /  desc student; 4) 管理数据: 增加: insert into 表(字段1,字段2,。。。) values(值1,值2.。。。。); 删除: delete from 表 where 条件; 修改: update 表 set 字段1=值1,字段2=值2...... where 条件; 查询: 4.1)所有字段: select * from 表; 4.2)指定字段: select 字段1,字段2.... from 表; 4.3)指定别名: select 字段1 as 别名 from 表; 4.4 )合并列: select (字段1+字段2) from 表; 4.5)去重: select distinct 字段 from 表; 4.6)条件查询: a)逻辑条件 :and(与)     or(或) select * from 表 where 条件1 and/or 条件2 b)比较条件: >  <  >=  <=  =  <>   between and(在。。。之间) select * from 表 where servlet>=90; c)判空条件: 判断null: is null   /  is not null 判断空字符串: =''    /  <>'' d)模糊条件: like %:  替换任意个字符 _:   替换一个字符 4.7 分页查询:limit 起始行,查询行数 起始行从0开始 4.8 排序: order by 字段 asc/desc asc: 正序,顺序 desc:反序,倒序 4.9 分组查询:group by 字段 4.10: 分组后筛选: having 条件 SQL语句的分类: DDL: 数据定义语言 create / drop / alter DML:数据操作语句 insert / delete /update / truncate DQL: 数据查询语言: select / show 二、 数据约束 2.1什么数据约束 对用户操作表的数据进行约束 2.2 默认值 作用: 当用户对使用默认值的字段不插入值的时候,就使用默认值。 注意: 1)对默认值字段插入null是可以的。 2)对默认值字段可以插入非null --  默认值 CREATE TABLE student( id INT, NAME VARCHAR(20), address VARCHAR(20) DEFAULT '广州天河'  -- 默认值 ) DROP TABLE student; -- 当字段没有插入值的时候,mysql自动给该字段分配默认值 INSERT INTO student(id,NAME) VALUES(1,'张三'); -- 注意:默认值的字段允许为null INSERT INTO student(id,NAME,address) VALUE(2,'李四',NULL); INSERT INTO student(id,NAME,address) VALUE(3,'王五','广州番禺'); SELECT * FROM student; 2.3 非空约束 作用: 限制字段必须赋值 注意: 1)非空字符必须赋值 2)非空字符不能赋null -- 1.2 非空 -- 需求: gender字段必须有值(不为null) CREATE TABLE student( id INT, NAME VARCHAR(20), gender VARCHAR(2) NOT NULL -- 非空 ) -- 非空字段必须赋值 INSERT INTO student(id,NAME) VALUES(1,'李四'); -- 非空字符不能插入null(错误码: 1048Column 'gender' cannot be null) INSERT INTO student(id,NAME,gender) VALUES(1,'李四',NULL); 2.4唯一约束 作用: 对字段的值不能重复 注意: 1)唯一字段可以插入null 2)唯一字段可以插入多个null CREATE TABLE student( id INT UNIQUE, -- 唯一 NAME VARCHAR(20) ) INSERT INTO student(id,NAME) VALUES(1,'zs'); INSERT INTO student(id,NAME) VALUES(1,'lisi'); -- ERROR 1062 (23000): Duplicate entry '1' for key 'id' INSERT INTO student(id,NAME) VALUES(2,'lisi'); 2.5主键约束 作用: 非空+唯一 注意: 1)通常情况下,每张表都会设置一个主键字段。用于标记表中的每条记录的唯一性。 2)建议不要选择表的包含业务含义的字段作为主键,建议给每张表独立设计一个非业务含义的id字段。 CREATE TABLE student( id INT PRIMARY KEY, -- 主键 NAME VARCHAR(20) ) INSERT INTO student(id,NAME) VALUES(1,'张三'); INSERT INTO student(id,NAME) VALUES(2,'张三'); -- INSERT INTO student(id,NAME) VALUES(1,'李四'); -- 违反唯一约束: Duplicate entry '1' for key 'PRIMARY' INSERT INTO student(NAME) VALUE('李四'); -- 违反非空约束: ERROR 1048 (23000): Column 'id' cannot be null 2.6自增长 作用:自动递增 --  自增长 CREATE TABLE student( id INT(4) ZEROFILL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 -- 自增长,从0开始  ZEROFILL 零填充 NAME VARCHAR(20) ) -- 自增长字段可以不赋值,自动递增 INSERT INTO student(NAME) VALUES('张三'); INSERT INTO student(NAME) VALUES('李四'); INSERT INTO student(NAME) VALUES('王五'); SELECT * FROM student; -- 不能影响自增长约束 DELETE FROM student; -- 可以影响自增长约束 TRUNCATE TABLE student; 2.7外键约束 作用:约束两种表的数据 出现两种表的情况: 解决数据冗余高问题: 独立出一张表 例如: 员工表  和  部门表 问题出现:在插入员工表数据的时候,员工表的部门ID字段可以随便插入!!!!! 使用外键约束:约束插入员工表的部门ID字段值 解决办法: 在员工表的部门ID字段添加一个外键约束 -- 员工表 CREATE TABLE employee( id INT PRIMARY KEY, empName VARCHAR(20), deptName VARCHAR(20) -- 部门名称 ) INSERT INTO employee VALUES(1,'张三','软件开发部'); INSERT INTO employee VALUES(2,'李四','软件开发部'); INSERT INTO employee VALUES(3,'王五','应用维护部'); SELECT * FROM employee; -- 添加员工,部门名称的数据冗余高 INSERT INTO employee VALUES(4,'陈六','软件开发部'); -- 解决数据冗余高的问题:给冗余的字段放到一张独立表中 -- 独立设计一张部门表 CREATE TABLE dept( id INT PRIMARY KEY, deptName VARCHAR(20) ) DROP TABLE employee; -- 修改员工表 CREATE TABLE employee( id INT PRIMARY KEY, empName VARCHAR(20), deptId INT,-- 把部门名称改为部门ID -- 声明一个外键约束 CONSTRAINT emlyee_dept_fk FOREIGN KEY(deptId) REFERENCES dept(id) ON UPDATE CASCADE ON DELETE CASCADE  -- ON CASCADE UPDATE :级联修改 --           外键名称                  外键               参考表(参考字段) ) 1)被约束的表称为副表,约束别人的表称为主表,外键设置在副表上的!!! 2)主表的参考字段通用为主键! 3)添加数据: 先添加主表,再添加副表 4)修改数据: 先修改副表,再修改主表 5)删除数据: 先删除副表,再删除主表 INSERT INTO dept(id,deptName) VALUES(1,'软件开发部'); INSERT INTO dept(id,deptName) VALUES(2,'应用维护部'); INSERT INTO dept(id,deptName) VALUES(3,'秘书部'); INSERT INTO employee VALUES(1,'张三',1); INSERT INTO employee VALUES(2,'李四',1); INSERT INTO employee VALUES(3,'王五',2); INSERT INTO employee VALUES(4,'陈六',3); -- 问题: 该记录业务上不合法,员工插入了一个不存在的部门数据 INSERT INTO employee VALUES(5,'陈六',4); -- 违反外键约束: Cannot add or update a child row: a foreign key constraint fails (`day16`.`employee`, CONSTRAINT  `emlyee_dept_fk` FOREIGN KEY (`deptId`) REFERENCES `dept` (`id`)) -- 1)当有了外键约束,添加数据的顺序: 先添加主表,再添加副表数据 -- 2)当有了外键约束,修改数据的顺序: 先修改副表,再修改主表数据 -- 3)当有了外键约束,删除数据的顺序: 先删除副表,再删除主表数据 -- 修改部门(不能直接修改主表) UPDATE dept SET id=4 WHERE id=3; -- 先修改员工表 UPDATE employee SET deptId=2 WHERE id=4;  -- 删除部门 DELETE FROM dept WHERE id=2; -- 先删除员工表 DELETE FROM employee WHERE deptId=2; SELECT * FROM dept; SELECT * FROM employee; 2.8级联操作 问题: 当有了外键约束的时候,必须先修改或删除副表中的所有关联数据,才能修改或删除主表!但是,我们希望直接修改或删除主表数据,从而影响副表数据。可以使用级联操作实现!!! 级联修改: ON UPDATE CASCADE 级联删除: ON DELETE CASCADE CREATE TABLE employee( id INT PRIMARY KEY, empName VARCHAR(20), deptId INT,-- 把部门名称改为部门ID -- 声明一个外键约束 CONSTRAINT emlyee_dept_fk FOREIGN KEY(deptId) REFERENCES dept(id) ON UPDATE CASCADE ON DELETE CASCADE  -- ON CASCADE UPDATE :级联修改 --           外键名称                  外键               参考表(参考字段) ) 注意: 级联操作必须在外键基础上使用 -- 级联修改(修改) -- 直接修改部门 UPDATE dept SET id=5 WHERE id=4; -- 级联删除 -- 直接删除部门  DELETE FROM dept WHERE id=1; 四、数据库设计 4.1引入 建模过程 需求分析阶段:分析客户的业务和数据处理需求 概要设计阶段:设计数据库的E-R模型图,确认需求信息的正确和完整 详细设计阶段:应用三大范式审核数据库结构 代码编写阶段:物理实现数据库,编码实现应用 软件测试阶段:…… 安装部署:…… 收集信息 与该系统有关人员进行交流、座谈,充分了解用户需求,理解数据库需要完成的任务 标识实体 (Entity) 标识数据库要管理的关键对象或实体,实体一般是名词 标识每个实体的属性(Attribute) 标识实体之间的关系(Relationship) 4.2 三大范式 仅有好的RDBMS并不足以避免数据冗余,必须在数据库的设计中创建好的表结构 Dr E.F.codd 最初定义了规范化的三个级别,范式是具有最小冗余的表结构 第一范式: 第一范式的目标是确保每列的原子性 如果每列都是不可再分的最小数据单元(也称为最小的原子单元),则满足第一范式(1NF) student     :   name              -- 违反第一范式 张小名|狗娃 sutdent    : name    old_name    --符合第一范式 张小名    狗娃 第二范式:如果一个关系满足1NF,并且除了主键以外的其他列,都依赖于该主键,则满足第二范式(2NF)  第二范式要求每个表只描述一件事情 employee(员工): 员工编号  员工姓名 部门名称   订单名称  --违反第二范式 员工表:员工编号  员工姓名 部门名称 订单表:  订单编号  订单名称             -- 符合第二范式 第三范式:如果一个关系满足2NF,并且除了主键以外的其他列都不传递依赖于主键列,则满足第三范式(3NF) 员工表: 员工编号(主键) 员工姓名  部门编号  部门名 --符合第二范式,违反第三范式 (数据冗余高) 员工表:员工编号(主键) 员工姓名  部门编号    --符合第三范式(降低数据冗余) 部门表:部门编号  部门名 五、关联查询(多表查询) 5.1交叉连接查询 -- 需求:查询员工及其所在部门(显示员工姓名,部门名称) -- 2.1 交叉连接查询(不推荐。产生笛卡尔乘积现象:4 * 4=16,有些是重复记录) SELECT empName,deptName FROM employee,dept; 5.2内连接查询 -- 需求:查询员工及其所在部门(显示员工姓名,部门名称) -- 多表查询规则:1)确定查询哪些表   2)确定哪些哪些字段   3)表与表之间连接条件 (规律:连接条件数量是表数量-1) -- 内连接查询:只有满足条件的结果才会显示(使用最频繁) SELECT empName,deptName       -- 2)确定哪些哪些字段 FROM employee,dept    -- 1)确定查询哪些表 WHERE employee.deptId=dept.id  -- 3)表与表之间连接条件 -- 内连接的另一种语法 SELECT empName,deptName FROM employee INNER JOIN dept ON employee.deptId=dept.id; -- 使用别名 SELECT e.empName,d.deptName FROM employee e INNER JOIN dept d ON e.deptId=d.id; 5.3左(外)连接和右(外)连接 -- 需求: 查询每个部门的员工 -- 预期结果:  --  软件开发部  张三  --  软件开发部  李四  --  应用维护部  王五  --  秘书部      陈六  --  总经办      null  -- 左[外]连接查询: 使用左边表的数据去匹配右边表的数据,如果符合连接条件的结果则显示,如果不符合连接条件则显示null  -- (注意: 左外连接:左表的数据一定会完成显示!) SELECT d.deptName,e.empName FROM dept d LEFT OUTER JOIN employee e ON d.id=e.deptId; -- 右[外]连接查询: 使用右边表的数据去匹配左边表的数据,如果符合连接条件的结果则显示,如果不符合连接条件则显示null  -- (注意: 右外连接:右表的数据一定会完成显示!) SELECT d.deptName,e.empName FROM employee e RIGHT OUTER JOIN dept d ON d.id=e.deptId; 5.4 内连接查询 -- 需求:查询员工及其上司 -- 预期结果: -- 张三    null -- 李四    张三 -- 王五    李四 -- 陈六    王五 SELECT e.empName,b.empName FROM employee e LEFT OUTER JOIN employee b ON e.bossId=b.id; 六、存储过程 6.1 什么是存储过程 存储过程,带有逻辑的sql语句 之前的sql没有条件判断,没有循环 存储过程带上流程控制语句(if  while) 6.2 存储过程特点 1)执行效率非常快!存储过程是在数据库的服务器端执行的!!! 2)移植性很差!不同数据库的存储过程是不能移植。 6.3 存储过程语法 -- 创建存储过程 DELIMITER $       -- 声明存储过程的结束符 CREATE PROCEDURE pro_test()           --存储过程名称(参数列表) BEGIN             -- 开始 -- 可以写多个sql语句;          -- sql语句+流程控制 SELECT * FROM employee; END $            -- 结束 结束符 -- 执行存储过程 CALL pro_test();          -- CALL 存储过程名称(参数); 参数: IN:   表示输入参数,可以携带数据带存储过程中 OUT: 表示输出参数,可以从存储过程中返回结果 INOUT: 表示输入输出参数,既可以输入功能,也可以输出功能 6.4带有输入参数的存储过程 -- 需求:传入一个员工的id,查询员工信息 DELIMITER $ CREATE PROCEDURE pro_findById(IN eid INT)  -- IN: 输入参数 BEGIN SELECT * FROM employee WHERE id=eid; END $  -- 调用 CALL pro_findById(4); 6.5 带有输出参数的存储过程 DELIMITER $ CREATE PROCEDURE pro_testOut(OUT str VARCHAR(20))  -- OUT:输出参数 BEGIN         -- 给参数赋值 SET str='helljava'; END $ -- 删除存储过程 DROP PROCEDURE pro_testOut; -- 调用 -- 如何接受返回参数的值?? -- ***mysql的变量****** --  全局变量(内置变量):mysql数据库内置的变量 (所有连接都起作用) -- 查看所有全局变量: show variables -- 查看某个全局变量: select @@变量名 -- 修改全局变量: set 变量名=新值 -- character_set_client: mysql服务器的接收数据的编码 -- character_set_results:mysql服务器输出数据的编码 --  会话变量: 只存在于当前客户端与数据库服务器端的一次连接当中。如果连接断开,那么会话变量全部丢失! -- 定义会话变量: set @变量=值 -- 查看会话变量: select @变量 -- 局部变量: 在存储过程中使用的变量就叫局部变量。只要存储过程执行完毕,局部变量就丢失!! -- 1)定义一个会话变量name, 2)使用name会话变量接收存储过程的返回值 CALL pro_testOut(@NAME); -- 查看变量值 SELECT @NAME; 6.6 带有输入输出参数的存储过程 DELIMITER $ CREATE PROCEDURE pro_testInOut(INOUT n INT)  -- INOUT: 输入输出参数 BEGIN    -- 查看变量    SELECT n;    SET n =500; END $ -- 调用 SET @n=10; CALL pro_testInOut(@n); SELECT @n; 6.7 带有条件判断的存储过程 -- 需求:输入一个整数,如果1,则返回“星期一”,如果2,返回“星期二”,如果3,返回“星期三”。其他数字,返回“错误输入”; DELIMITER $ CREATE PROCEDURE pro_testIf(IN num INT,OUT str VARCHAR(20)) BEGIN IF num=1 THEN SET str='星期一'; ELSEIF num=2 THEN SET str='星期二'; ELSEIF num=3 THEN SET str='星期三'; ELSE SET str='输入错误'; END IF; END $ CALL pro_testIf(4,@str); SELECT @str; 6.8带有循环功能的存储过程 -- 需求: 输入一个整数,求和。例如,输入100,统计1-100的和 DELIMITER $ CREATE PROCEDURE pro_testWhile(IN num INT,OUT result INT) BEGIN -- 定义一个局部变量 DECLARE i INT DEFAULT 1; DECLARE vsum INT DEFAULT 0; WHILE i<=num DO      SET vsum = vsum+i;      SET i=i+1; END WHILE; SET result=vsum; END $ DROP PROCEDURE pro_testWhile; CALL pro_testWhile(100,@result); SELECT @result; 6.9使用查询的结果赋值给变量(INTO)  DELIMITER $ CREATE PROCEDURE pro_findById2(IN eid INT,OUT vname VARCHAR(20) ) BEGIN SELECT empName INTO vname FROM employee WHERE id=eid; END $ CALL pro_findById2(1,@NAME); SELECT @NAME; -- 练习: 编写一个存储过程  如果学生的英语平均分小于等于70分,则输出'一般' 如果学生的英语平均分大于70分,且小于等于90分,则输出‘良好’ 如果学生的英语平均分大于90分,则输出‘优秀’ DELIMITER $ CREATE PROCEDURE pro_testAvg(OUT str VARCHAR(20)) BEGIN        -- 定义局部变量,接收平均分       DECLARE savg DOUBLE;       -- 计算英语平方分       SELECT AVG(english) INTO savg FROM student2;       IF savg<=70 THEN            SET str='一般';       ELSEIF savg>70 AND savg<=90 THEN            SET str='良好';       ELSE   SET str='优秀';       END IF; END $ CALL pro_testAvg(@str); SELECT @str; 七、触发器 7.1 触发器的作用 当操作了某张表时,希望同时触发一些动作/行为,可以使用触发器完成!! 例如: 当向员工表插入一条记录时,希望同时往日志表插入数据 -- ************四、触发器***************** SELECT * FROM employee; -- 日志表 CREATE TABLE test_log( 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 content VARCHAR(100) ) -- 创建触发器(添加) CREATE TRIGGER tri_empAdd AFTER INSERT ON employee FOR EACH ROW    -- 当往员工表插入一条记录时      INSERT INTO test_log(content) VALUES('员工表插入了一条记录');       -- 插入数据 INSERT INTO employee(id,empName,deptId) VALUES(7,'扎古斯',1); INSERT INTO employee(id,empName,deptId) VALUES(8,'扎古斯2',1); -- 创建触发器(修改) CREATE TRIGGER tri_empUpd AFTER UPDATE ON employee FOR EACH ROW    -- 当往员工表修改一条记录时      INSERT INTO test_log(content) VALUES('员工表修改了一条记录');        -- 修改  UPDATE employee SET empName='eric' WHERE id=7;   -- 创建触发器(删除) CREATE TRIGGER tri_empDel AFTER DELETE ON employee FOR EACH ROW    -- 当往员工表删除一条记录时      INSERT INTO test_log(content) VALUES('员工表删除了一条记录');     -- 删除  DELETE FROM employee WHERE id=7;    SELECT * FROM employee;  SELECT * FROM test_log; 八、mysql权限问题 -- mysql数据库权限问题:root :拥有所有权限(可以干任何事情)  -- 权限账户,只拥有部分权限(CURD)例如,只能操作某个数据库的某张表  -- 如何修改mysql的用户密码?  -- password: md5加密函数(单向加密)  SELECT PASSWORD('root'); -- *81F5E21E35407D884A6CD4A731AEBFB6AF209E1B   --  mysql数据库,用户配置 : user表 USE mysql; SELECT * FROM USER; -- 修改密码 UPDATE USER SET PASSWORD=PASSWORD('123456') WHERE USER='root'; -- 分配权限账户 GRANT SELECT ON day16.employee TO 'eric'@'localhost' IDENTIFIED BY '123456'; GRANT DELETE ON day16.employee TO 'eric'@'localhost' IDENTIFIED BY '123456'; 九、mysql备份和还原 备份 mysqldump -uroot -p day17 > c:/bak.sql 恢复 mysql -uroot -p day17 < d:/back.sql 注意 不需要登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ju.6miu.com/read-65980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