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李刚《疯狂HTML 5/CSS 3/JavaScript讲义》
1. JavaScript语言与纯粹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对比
纯粹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如Java): 最基本的程序单位是类,类与类之间提供严格的继承关系。
JavaScript: 没有提供规范的语法让开发者定义类。
由于JavaScript的函数定义不支持继承语法,故JavaScript没有完善的继承机制。它不允许开发者指定类与类之间的继承关系,但这些类都是Object的子类。
纯粹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如Java): 严格地使用new关键字创建对象,而new关键字调用该类的构造器,通过这种方式返回该类的实例。
JavaScript: 每个函数都可用于创建对象,返回的对象既是该类的实例,也是Object的实例。
2. JavaScript对象与纯粹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对象的区别
纯粹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如Java):与Map数据结构类似,由一组key-value对组成。
JavaScript: 本质上是一个关联数组。
JavaScript对象的value,不仅可以是值(基本类型的值或复合类型的值),也可以是函数,此时的函数就是该对象的方法。
当value是基本类型的值或复合类型的值时,此时的value就是该对象的属性值。
3. 访问/遍历JavaScript对象的属性
访问属性时,既可以使用obj.propName形式,也可以采用obj[propName]的形式。
遍历属性时:若遍历每个属性时循环计数器是对象的属性名,则必须采用obj[propName]的形式。如果采用obj.propName,JavaScript不会把propName当成变量处理,而是试图直接访问该对象的propName属性——但该属性实际并不存在。
4. propotype属性:增加了propotype属性的类继承了原有的类——伪继承机制 function Person(name, age)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this.info = function() { document.write("age: " + this.age + "<br/>"); document.write("name: " + this.name + "<br/>"); } } var p1 = new Person('June', 29); p1.info(); // 此时p1还不具有walk方法 // 将walk方法增加到Person的protoType属性上 Person.prototype.walk = function() { document.write(this.name + " is walking down the street. <br/>"); } document.write("<hr/>"); var p2 = new Person('Liu', 22); p2.info(); document.write("<hr/>"); p2.walk(); //此时p1也具有了walk方法 p1.walk();利用propotype属性为一个类动态地增加属性和方法的优点:这样会让所有的Person实例共享一个walk方法,且该walk方法不在Person函数之内,不会产生闭包(?)。
为什么不采用直接为对象增加属性和方法?
为什么称为“伪继承”?
通过propotype属性为一个类动态地增加属性和方法,其实质是对原有类的修改,并不是真正产生一个新的子类,JavaScript并没有提供真正的继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