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智造上的进阶

    xiaoxiao2021-04-14  58

    智造进阶:学术、技术、人文情怀、社会认知(政治与阶级)的进阶。

    纵观从高中到大学,自己的反思、认知不足的能力和自我提高的能力还是有那么一点真功夫。

    不过自己在22周岁才真正的接触计算机,接触计算机科学,接触互联网;自己确实有点力不从心,这也许是因为自己接触的太晚了,启蒙的太晚了。要知道其他同龄的人要比自己接触早很多,所以自己要体会到一切学习,接触地越早越好。对于自己的计算机编程,一旦不像学习研究学术那么有点感觉,自己就会有种不舒服感,自卑感和紧张感!

    工作做得就是软件开发,这也算是对自己弱势条件下的一种测试和历练,也算是对从事自己启蒙教育比较晚的技能地锤炼。至少自己在这方面不能算是强者。

    细细思考,自己还有哪些弱点,还有哪些不是自己所擅长的!!交际?人际?经济能力?

     

    如果自己做到了很容易改变自己的性情,拿捏自己的心理性格,那么就会很容易地在适当的场合展示自己最恰当的一面,那么自己便真正的成熟了。对于一个人来讲,这方面的能力肯定是需要锻炼和提高的,这也是在社会行走中最为重要且最主要的能力。

     

    在大学将要毕业的时候,自己想好了自己的职业规划,那就是从事技术(敲代码);从移动客户端敲代码到web前端,再到后台服务器,再到DB、大数据等。造就自己成为全面的技术大牛。做一个思维眼界开阔的,经验丰富的架构师。然后就是自己敲代码创业,实现自己的激情梦想。到现在来看,这个规划算不上高大上,但是在当时,哪怕是现在也很现实。因为如果不出来敲代码,自己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毕竟敲代码是就业岗位最多的。我相信现在还是过去几年的时间里,肯定有很多的毕业生和我有一样的想法,就是敲代码实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梦想,创造属于自己的技术产品。

     

    如果自己当初的想法都能实现,自己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名很出色的架构师,那还算不错的结果。但是在创造这个结果的过程中,至少自己很辛苦,因为自己要敲很多的代码,不知要熬多少个通宵夜晚。在这十年中,自己唯有和代码打交道,唯有将自己锁在屋内,唯有将自己的性情圈起来,静下心默默与博客,技术书籍打交道,才能成就大牛,到达梦想巅峰!

     

    适应区:

    你不敢接触数学,数学思维能力太差,很绞尽脑汁,很是费力。(中学时代)

    你不敢接触计算机科学领域,学习逻辑电路,学习控制系统理论;不敢接触信息理论,信息是什么,如果定量计算信息量;还有信息通信理论更是需要一定的计算机科学基础。(大学时代)

    你不敢接触编程,不敢接触软件。(毕业年代)

    你也许已经适应了接触英语,因为至少几十年的英文教育,你已经有了这个适应区。但是未必能真正的有英语语言能力,能很好学习英语,建立语言能力。(职业时代)

    你有母语语言能力,但是未必能有文学能力,未必有文学素养。

    你未必可以在生活中,很好在接触经济学概念的同时,吸收理解经济学概念,有了自己的经济学思维。

    你对历史略知一二,但未必有历史方面的理解角度。

    每一个人的智力能力总是有限的,在对某一方面,总要有一个适应区,因为需要慢慢建立自己对这一方面的思维习惯。但是有的人思维的建立很快,有的人建立很慢。我记得我对软件的理解就很慢,对编程的接触就非常的低智化。

    人接触新鲜事物的过程中,建立自己认知思维的过程的快慢就是区分每一个天分的重要体现。这个适应区建立的时间长度,这个适应区建立的广度都是人智能的区分。

    你怎么看自己的适应区建立,是不是自己的适应区太多了,不想接触计算机,不想接触英语,不想接触经济理论等等,这是自己能力存在很大盲区的表现,别让自己的思维存在较大的盲区。

    习惯:

    慢慢在建立适应区之后,就是习惯的铺设。习惯了使用历史思维思考,习惯了使用数学思维看事物,思考事物。习惯了抓住文学语言语句和思考人文文化。习惯了计算机角度理解当代通信,数据服务和智能化。这就是思维慢慢改变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习惯的建立是在慢慢在有了适应区之后,理解,学习和接受某一方面的事物变得相对简单,自然;没有了吃力之言。

    有些人天生的就对某一方面有习惯思维,这也许是和0-3岁之间的脑开发和早期启蒙教育有关。总之这些人就是有天赋而言。智力好的人,对很多方面都是有习惯思维的,接受某一些方面也都是随之自然。比如语言方面,数学方面,运动方面,艺术方面,人文文化方面等。

    我是一个建立习惯较为吃力的人,这就注定我比一般的人要多出力,多走弯道,多坎坷。

    能力建立:

    有了习惯,那么长时间的坚持,便有了能力。这一方面的形成,不光光有天赋就可以达到的。因为它需要积累,需要有体系而立体的思维,经验和知识储备。能力是要有输出的,比如具体的产品,具体的文章,具体的价值指导和判断,具体的正确的论断,具体的研究成果等。能力也需要普遍的人来认同,有些人在某一些方面有了一点了解,便说自己对这一方面有能力,要自我反思,自己在这方面是不是得到大家的认可;你的输出成果又在哪里?

    现实生活中,你自己又有那些方面确实建立了能力,比如语言能力(你能讲一口很好的英语吗),数学思维能力(整个物质世界是什么样的数学体现),计算机科学能力等。

    这是自己的技术梦想,一个码农的梦想;即使你当上了开发经理,部门经理,又如何?出了公司的大门,可能出了你部门的大门。谁又会屌你!!!这就是在私企,你一辈子可能的发展也就是如此。怎么拥有自己的事业,拥有自己的财富,拥有自己的时间自由?

     

    回想6年多年前,自己刚刚进入大学的门,那时候以为自己很出色,以为自己在大学的校园内做足了准备,做足了学习的准备。但是这些准备都是简单的关于基础学科上的,自己没有发现自己社会能力极大的不足,其实自己知道自己在情感交际上有巨大的缺陷,但是自己的性格性情很难弥补,自己很难改变,也在艰难的改变。这种改变需要很久的时间,需要改变自身的条件,背景条件,经济条件等等。如果这些不能改观,倘若还要恶化,那么自己的人际情感能力会更加的自卑。

    自己在计算机理论上,实践上,软件层面的操作上等等,能力都是极度的缺失,导致自己在这方面判断和成长上也是耗费自己精力。

    倘若现在的自己的能力和条件保持,自己回到开始的点,回到六年前,也许自己的命运有很大的改变,人生有巨大的改变。自己也许可以独当一面的做软件研发挣钱(自己可以选择一些投资),也可以很好的面对感情,也能很好的面对选择,面对艰辛的创业。自己说这么一段话,就是想让自己深思,深思能力能不能超前,未来自己应该需要什么能力,自己如果现在拥有,那么未来会有变革。在未来什么能力,自己才是最该拥有的,必然是成熟的交际能力,成熟的心理性情,很好的理财投资能力和经济条件。

    1) 保护内在强大的心理素养以及心情心态极为重要;必要的保护意识,避免意识以及最为重要的转变视角和视野的能力

    2) 自己属于易恐惧和焦虑的体质,要时刻在这方面锻炼自己,培养自己

    3) 焦虑是有记忆的(记忆也是长久的),触发记忆会传导神经系统处于焦虑状态;自己要学会拆除焦虑记忆

    以及适当的调节焦虑神经系统

    一个习惯:养成一个很重要的习惯--每天冥思20分钟!

     

    自己背后的致命缺陷:

    在上小学的时候,面对优异,面对“吸引”自己总是犹豫,紧紧靠近时,自己又变得极为的紧张。等上了初中,自己开始多出了和别人的差异感,这种差异感是生活贫富的差别,外貌美貌的差异。

    等再上了高中,自己不仅仅有面对“吸引”的紧张感,恐惧感;有面对阶层差别的落差感,自卑感;同时又有了面对能力和智力差异的紧迫感。

    到了大学这种阶层的落差感更是明显,面对“吸引”的恐惧,紧张感更是难以从心中擦除。

    到了工作,阶层的落差,面对“吸引”的自卑又何尝更加的难以擦除呢!

    这是自己的致命缺陷,“自卑难以从容”,“落差难以坦然”;此性格,性情不抹去,此生不立。

    慈不掌兵,然掌兵安邦后行大善;义不经商,然行商巨富后行大义; 仁不当政,然立政显赫后行大仁;善不为官,然为大官者后行大善; 情不立事,然立事建功后说大情;懒不治学,然治学立业后惰于行; 情深不寿,然长寿高龄后忆往情;慧极必伤,然反思觉悟后生大慧。

     

    任何在任意领域中成功的人,在自己成功的领域中都有一个较为有高度的“思维认知视野”,要将思考,知识转化为可执行的,可左右的高度视野和格局。如:周杰伦在音乐上的成功。

    当有了视野,就要慢慢琢磨,慢慢思索,慢慢训练,将自己的视野变得更加自如开阔,更加左右逢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ju.6miu.com/read-67017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