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内存模型
主内存与工作内存
java内存模型规定所有变量都存储在主内存,每条线程都有自己的工作内存。线程对变量的所有操作都必须在工作内存中进行,不能直接读写主内存中的变量。不同线程之间也无法直接访问对方工作内存中的变量,需要通过主内存来完成。内存的交互操作(8种):
lock(锁定):作用于主内存unlock(解锁):作用于主内存read(读取):作用于主内存,把一个变量从主内存传输到线程的工作内存中load(载入):作用于工作内存,把从主内存中传过来的值放入工作内存的变量副本use(使用):作用于工作内存,把变量传递给执行引擎assign(赋值):作用于工作内存,把从执行引擎接收到的值赋给工作内存中的变量store(存储):作用于工作内存,把工作内存中变量的值传递到主内存write(写入):作用于主内存,把从工作内存中得到的值放入主内存的变量中上面read、load、use、assign、store、write是原子性变量操作通常,read、load、use是连续执行的;assign、store、write也是连续执行的volatile
保证了变量修改对所有线程的可见性,相当于轻量级的同步机制禁止指令重排序优化,即不发生乱序执行,保证了语句顺序和执行顺序的一致原子性:read、load、use、assign、store、write保证可见性:volatile、synchronized、final可以实现可见性有序性:volatile、synchronized可以保证
线程
线程的分类
内核线程(Kernel-Level Thread)KLT:即轻量级进程(Light Weight Process)LWP用户线程(User Thread)UT用户线程+轻量级进程:现在一般采用这种线程的调度
协同式线程调度:线程的执行时间由自己控制,执行完毕要主动通知系统切换线程抢占式线程调度(现在都使用这种):线程的执行时间由系统分配,线程的切换也有系统来决定线程的状态转换(如下图所示)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ju.6miu.com/read-670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