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的子网号

    xiaoxiao2021-04-15  26

    [本文描述CIDR之前的IP发展史]

    前两天写了个文章“分类的IP地址”分类的IP地址。说的是分成了ABCDE五类IP地址。IP地址由网络号+主机号构成。

    下面参考谢希仁老师的P133页针对IP为什么要弄个子网号以及优点做个描述。

    随着时间的推进,人们发现这种IP分类面临几个问题:

    1)很多IP都被浪费了。比如B类,一个网络号对应65535个主机。但实际上一个10BASE-T(无屏蔽双绞线)的网络仅允许最大节点1024个(个人理解物理线路决定信号不可能传太远,否则波形电平高度不够)。

    2)路由表规模问题。

    3)想新添加一个网络,就得去申请网络号,太不方便了。

    怎么解决这三个问题?

    就是网络号不变,只是把主机号的一部分BIT作为子网号。

    所以以前是“网络号+主机号”,现在是“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

    可见改变后,对于同一个网络号,多出来好多子网,尽管子网的主机号少了,但划分的好的话也够用。因此就很容易看出解决问题1)和3)。

    {写到这里突然感到,这个IP的发展史的理解太重要了!}

    那么现在"网络号+子网号"就成了子网的网络地址了。

    那么为什么要弄个子网掩码?可参见P135

    即便没有子网,为啥也要弄个子网掩码?可参见P136

    好,那么关于路由是怎么回事?

    事实上,在谢希仁4.2.2节IP的划分和4.3.1划分子网之间还有几节内容,是关于mac地址、IP报文格式、IP转发流程(路由)的。有必要先好好看看4.2.6节"IP层转发分组的流程"。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ju.6miu.com/read-67177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