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想要搭建自己的网站,所以买了云服务器,没选windows而选了linux,搭建服务器环境用了不少指令,可以总结一下。嗯,没毛病。
文件管理,首先是文件访问,目录查看,然后文件删除、移动、复制(修改我觉得应该归属文件操作,文本处理) 文件与目录:
# cd .. //向上一级目录 # cd / //返回根目录 # cd 目录 //进入目录文件夹 # ls //显示当前目录下的文件 # ls -a //显示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包括隐藏文件 # ls -l //显示当前目录下的文件及详细,同ll # ll //显示当前目录下的文件及其访问权限查找:
# find / -name file1 //从根目录开始向下查找文件和目录 # find / -user user1 //查找属于用户 'user1' 的文件和目录 # find /home/user1 -name \*.bin //模糊查找,在目录下中查找以 '.bin' 结尾的文件文件夹管理:
# mkdir 目录 //创建文件夹(目录) # mkdir -p /usr/a/b/c //创建一个目录树(如果中间目录存在则不创建,继续下一级,如果不存在则一级级创建下去) # rm -rf 目录|文件 //删除目录及其子目录下(文件夹及其子文件夹)的所有文件 # cp file1 file2 //复制file1 并命名 file2(file1/2可以是包含路径的文件) # cp -a dir1 dir2 //复制整个目录及其下属文件这里的内容挺多,所以需要单独拿出来总结。如果你配置服务器,而又不装其他文本编辑程序,vi肯定会用到,其实用久了觉得还是很好用的。 我只是总结写些我经常使用到的,不是大全,如果想看比较全的,请看这里1。
其实我最常用的编辑指令上下左右调整光标,然后就是i(在光标前进入编辑)和u(相当于ctrl z 撤销上一部修改)。 进入文件后,按指令,如下:
i :在光标前,进入编辑模式 I :在当前行首 a:光标后 A:在当前行尾 o:在当前行之下新开一行 O:在当前行之上新开一行 r:替换当前字符 R:替换当前字符及其后的字符,直至按ESC键 s:从当前光标位置处开始,以输入的文本替代指定数目的字符 S:删除指定数目的行,并以所输入文本代替之在vi中搜索是在命令行操作的,如下图xshell中:
这里比较常用的就是:
/pattern:从光标开始处向文件尾搜索pattern ?pattern:从光标开始处向文件首搜索pattern n:在同一方向重复上一次搜索命令 N:在反方向上重复上一次搜索命令退出编辑器前,如果目前处于编辑模式下,要先按Esc键退出编辑模式后,再进行退出编辑器指令。常用的如下:
:w //保存当前文件 :x //保存当前文件并退出 :q //退出vi :q! //不保存文件并退出vi1.很多软件对linux都有专门的网站提供安装包,,是可以通过官网下载源安装包然后执行安装的,是.run格式的安装包文件,也有那种压缩包形式的,解压后再执行。 centos中执行安装包或者程序都是使用./执行文件来运行的,例如:
# ./xampp-linux-x64-5.6.30-0-installer.run2.还有一种方式就是通过yum下载安装,不了解yum的可以查下相关资料,其实就可以理解成苹果的appstore,安卓的众多应用市场。 Yum(全称为 Yellow dog Updater, Modified)是一个在Fedora和RedHat以及CentOS中的Shell前端软件包管理器。基于RPM包管理,能够从指定的服务器自动下载RPM包并且安装,可以自动处理依赖性关系,并且一次安装所有依赖的软件包,无须繁琐地一次次下载、安装。 使用方法(都挺常用的):
# yum -y install [package] //下载并安装一个rpm包 # yum localinstall [package.rpm] //安装一个rpm包,使用你自己的软件仓库解决所有依赖关系 # yum -y update //更新当前系统中安装的所有rpm包 # yum update [package] //更新一个rpm包 # yum remove [package] //删除一个rpm包 # yum list //列出当前系统中安装的所有包 # yum search [package] //在rpm仓库中搜寻软件包 # yum clean [package] //清除缓存目录(/var/cache/yum)下的软件包 # yum clean headers //删除所有头文件 # yum clean all //删除所有缓存的包和头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