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 IP地址简介
IP是英文 Internet Protocol的缩写,意思是“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也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在因特网中,它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 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正是因为有了IP协议,因特网才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开放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因此,IP协议也可以叫做“因特网协议”。
IP怎样实现网络互连
IP是怎样实现网络互连的?各个厂家生产的网络系统和设备,如以太网、分组交换网等,它们相互之间不能互通,不能互通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们所传送数据的基本单元(技术上称之为“帧”)的格式不同。IP协议实际上是一套由软件程序组成的协议软件,它把各种不同“帧”统一转换成“IP数据报”格式,这种转换是因特网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使所有各种计算机都能在因特网上实现互通,即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那么,“数据包” 是什么?它又有什么特点呢?数据包也是分组交换的一种形式,就是把所传送的数据分段打成 “包”,再传送出去。但是,与传统的“连接型”分组交换不同,它属于“无连接型”,是把打成的每个“包”(分组)都作为一个“独立的报文”传送出去,所以叫做“数据包”。这样,在开始通信之前就不需要先连接好一条电路,各个数据报不一定都通过同一条路径传输,所以叫做“无连接型”。这一特点非常重要,它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坚固性和安全性。 每个数据报都有包头和包文这两个部分,包头中有目的地址等必要内容,使每个数据报不经过同样的路径都能准确地到达目的地。在目的地重新组合还原成原来发送的数据。这就要IP具有分组打包和集合组装的功能。 在实际传送过程中,数据报还要能根据所经过网络规定的分组大小来改变数据报的长度,IP数据包的最大长度可达 65535个字节。 IP协议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那就是给因特网上的每台计算机和其它设备都规定了一个唯一的地址,叫做“IP 地址”。由于有这种唯一的地址,才保证了用户在连网的计算机上操作时,能够高效而且方便地从千千万万台计算机中选出自己所需的对象来。现在电信网正在与 IP网走向融合,以IP为基础的新技术是热门的技术,如用IP网络传送话音的技术(即VoIP)就很热门,其它如IP over ATM、IPover SDH、IP over WDM等等,都是IP技术的研究重点。(IP全球通网)
IP地址
IP地址是IP网络中数据传输的依据,它标识了IP网络中的一个连接,一台主机可以有多个IP地址。IP分组中的IP地址在网络传输中是保持不变的。 (一).基本地址格式 现在的IP网络使用32位地址,以点分十进制表示,如192.168.0.1。 地址格式为:IP地址=网络地址+主机地址 或 IP地址=主机地址+子网地址+主机地址。 网络地址是由Internet权力机构(InterNIC)统一分配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网络地址的全球唯一性。主机地址是由各个网络的系统管理员分配。因此,网络地址的唯一性与网络内主机地址的唯一性确保了IP地址的全球唯一性。 (二).保留地址的分配 根据用途和安全性级别的不同,IP地址还可以大致分为两类:公共地址和私有地址。公用地址在Internet中使用,可以在Internet中随意访问。私有地址只能在内部网络中使用,只有通过代理服务器才能与Internet通信。
IP地址的分类
网络号:用于识别主机所在的网络; 主机号:用于识别该网络中的主机。 IP地址分为五类,A类保留给政府机构,B类分配给中等规模的公司,C类分配给任何需要的人,D类用于组播,E类用于实验,各类可容纳的地址数目不同。 A、B、C三类IP地址的特征:当将IP地址写成二进制形式时,A类地址的第一位总是O,B类地址的前两位总是10,C类地址的前三位总是110。 1. A类地址 (1)A类地址第1字节为网络地址,其它3个字节为主机地址。 (2)A类地址范围:1.0.0.1—126.255.255.254 (3)A类地址中的私有地址和保留地址: ① 10.X.X.X是私有地址(所谓的私有地址就是在互联网上不使用,而被用在局域网络中的地址)。 范围(10.0.0.0-10.255.255.255) ② 127.X.X.X是保留地址,用做循环测试用的。 2. B类地址 (1) B类地址第1字节和第2字节为网络地址,其它2个字节为主机地址。 (2) B类地址范围:128.0.0.1—191.255.255.254。 (3) B类地址的私有地址和保留地址 ① 172.16.0.0—172.31.255.255是私有地址 ② 169.254.X.X是保留地址。如果你的IP地址是自动获取IP地址,而你在网络上又没有找到可用的DHCP服务器。就会得到其中一个IP。 3. C类地址 (1)C类地址第1字节、第2字节和第3个字节为网络地址,第4个个字节为主机地址。另外第1个字节的前三位固定为110。 (2)C类地址范围:192.0.0.1—223.255.255.254。 (3) C类地址中的私有地址: 192.168.X.X是私有地址。(192.168.0.0-192.168.255.255) 4. D类地址 (1) D类地址不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它的第1个字节的前四位固定为1110。 (2) D类地址范围:224.0.0.1—239.255.255.254 5. E类地址 (1) E类地址不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它的第1个字节的前五位固定为11110。 (2) E类地址范围:240.0.0.1—255.255.255.254 IP的概念是非常广泛的,包括品牌、商标、版权,还有很重要的就是商业秘密、商业模式、商业标准等。IP拥有量的多少,是区分制造与创造的最主要标志,一个国家拥有的IP太少,它的产业或者企业在国际分工中就只能扮演初级加工者的角色。
IPV6发展及其特点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也被称作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它是由IETF小组(Internet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设计的用来替代现行的IPv4(现行的IP)协议的一种新的IP协议。 我们知道,Internet的主机都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IP地址用一个32位二进制的数表示一个主机号码,但32位地址资源有限,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了,因此Internet研究组织发布新的主机标识方法,即IPv6。在RFC1884中(RFC是Request for Comments Document的缩写。RFC实际上就是Internet有关服务的一些标准),规定的标准语法建议把IPv6地址的128位(16个字节)写成8个16位的无符号整数,每个整数用四个十六进制位表示,这些数之间用冒号(:)分开,例如:3ffe:3201:1401:1280:c8ff:fe4d:db39 IPv6特点: 扩展的寻址能力 IPv6将IP地址长度从32位扩展到128位,支持更多级别的地址层次、更多的可寻址节点数以及更简单的地址自动配置。通过在组播地址中增加一个“范围”域提高了多点传送路由的可扩展性。还定义了一种新的地址类型,称为“任意播地址”,用于发送包给一组节点中的任意一个; 简化的报头格式 一些IPv4报头字段被删除或变为了可选项,以减少包处理中例行处理的消耗并限制IPv6报头消耗的带宽; 对扩展报头和选项支持的改进 IP报头选项编码方式的改变可以提高转发效率,使得对选项长度的限制更宽松,且提供了将来引入新的选项的更大的灵活性; 标识流的能力 增加了一种新的能力,使得标识属于发送方要求特别处理(如非默认的服务质量获“实时”服务)的特定通信“流”的包成为可能; 认证和加密能力 IPv6中指定了支持认证、数据完整性和(可选的)数据机密性的扩展功能。
IP的其他概念
1.在电子产品中,IP另一种意思为防水防尘等级 IP(International Protection)防护等级系统是由IEC(International Electro Technical Commission)所起草。将灯具依其防尘、防止外物侵入、防水、防湿气之特性加以分级。这里所指的外物包含工具、人的手指等均不可接触到灯具内之带电部分,以免触电。 IP防护等级是由两个数字所组成,第一个数字表示灯具防尘、防止外物侵入的等级;第二个数字表示灯具防湿气、防水侵入的密闭程度。数字越大,表示其防护等级越高,两个标示数字所表示的防护等级如表一及表二。 第一个标示特性号码(数字)所指的防护程度 第一个标示数字 : 0 无防护 对外界的人或物无特殊之防护 IP0- 1 防止大于50mm的固体物体侵入 ,防止人体(如手掌)因意外而接触到灯具内部之零件。防止较大尺寸(直径大于50mm)的外物侵入 IP1- 2 防止大于12mm的固体物体侵入,防止人的手指接触到灯具内部之零件。防止中等尺寸(直径大于12mm,长度大于80mm)的外物侵入 IP2- 3 防止大于2.5mm的固体物体侵入,防止直径或厚度大于2.5mm之工具、电线或类似的细小的外物侵入而接触到灯具的内部零件 IP3- 4 防止大于1.0mm的固体物体侵入,防止直径或厚度大于1.0mm之工具、电线或类似的细小的外物侵入而接触到灯具的内部零件 IP4- 5 防尘,完全防止外物侵入。虽不能完全防止灰尘侵入,但侵入的灰尘的量并不会影响灯具的正常操作 IP5- 6 尘密 完全防止外物侵入,且可完全防止灰尘侵入 IP6- 第二个标示特性号码(数字)所指的防护程度 第二个标示数字: 0 无防护 对外界的人或物无特殊之防护 IP-0 1 防止滴水侵入, 垂直滴下的水滴(如凝结水)对灯具不会造成有害影响 IP-1 2 倾斜15°时仍可防止滴水侵入 ,当灯具由垂直倾斜至15°时,滴水对灯具不会造成有害影响 IP-2 3 防止喷洒的水侵入,防雨或防上与垂直的夹角小于60°之方向所喷洒的水进入灯具造成损坏 IP-3 4 防止飞溅的水侵入 ,防止各方向飞溅而来的水进入灯具造成损坏 IP-4 5 防止喷射的水侵入 ,防止来自各方向由喷嘴喷射出的水进入灯具造成损坏 IP-5 6 防止大浪的侵入 ,装设于甲板上的灯具,防止因大浪的侵袭而浸水造成损坏 IP-6 7 防止浸水时的水侵入 ,灯具浸在水中一定的时间或水压在一定的标准以下能确保不因进水而造成损坏 IP-7 8 防止沉没时的水侵入 ,灯具无限期的沉没早指定水压的状况下,能确保不因进水而造成损坏 IP-8 2.IP 表示Ingress Protection(进入防护) 等级的第一标记数字如IP6_ 表示防尘保护等级 (6表示无灰尘进入,参见下表) 第二标记数字如IP_5 表示防水保护等级 (5 表示防护水的喷射,参见下表) 防止固体物质入侵– 第一个数字定义描述 防止液体入侵– 第二个数字定义描述 0 无防护。无专门的防护。 0 无防护。无专门的防护。 1 防护50mm直径和更大的固体外来物。防护表面积大的物体比如手(不防护蓄意侵入)。 1 防护水滴(垂直落下的水滴) 2 防护12mm直径和更大的固体外来物。防护手指或其他长度不超过80mm的物体。 2 设备倾斜15度时,防护水滴。垂直落下的水滴不应引起损害。 3 防护2.5mm直径和更大的固体外来物。防护直径或厚度超过2.5mm的工具、金属线等。 3 防护溅出的水。以60度角从垂直线两侧溅出的水不应引起损害。 4 防护1.0mm直径和更大的固体外来物。防护厚度大于1.0mm的金属线或条状物。 4 防护喷水。当设备倾斜正常位置15度时,从任何方向对准设备的喷水不应引起损害。 5 防护灰尘。不可能完全阻止灰尘进入,但灰尘进入的数量不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5 防护射水。从任何方向对准设备的射水不应引起损害。 6 不透灰尘。无灰尘进入。 6 防护大浪。大浪或强射水进入设备的水量不应引起损害。 7 防护浸水。在定义的压力和时间下浸入水中时,不应有能引起损害的水量侵入。 8 防护水淹没。在制造商说明的条件下设备可长时间浸入水中。 防水测试(IP_5)的测试方法和主要的测试条件定义如下: 测试方法 –喷嘴的喷水口内径为6.3mm,放于距离测试样品2.5-3m之处。 水流速率 – 12.5 l/min ±5% 测试持续时间 – 1 min/m2 但是 至少持续3分钟。 测试条件 – 从每个可行的角度对测试样品喷射 3.在8088或8086中,IP(instruction pointer)指指令指针寄存器,是CPU内部的一个寄存器,用来存储将要执行的下一条指令的偏移量。 4.Intellectual Property 知识产权包括工业产权和版权(在我国称为著作权)两部分。工业产权包括专利、商标、服务标志、厂商名称、原产地名称、制止不正当竞争等。版权是法律上规定的某一单位或个人对某项著作享有印刷出版和销售的权利,任何人要复制、翻译、改编或演出等均需要得到版权所有人的许可,否则就是对他人权利的侵权行为。知识产权的实质是把人类的智力成果作为财产来看待。 商标权是指商标主管机关依法授予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专有权。商标是用以区别商品和服务不同来源的商业性标志,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或者上述要素的组合构成。我国商标权的获得必须履行商标注册程序,而且实行申请在先原则。 著作权是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作品的原+创作者,依法对其作品所享有的一种民事权利。 专利权与专利保护是指一项发明创造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经依法审查合格后,向专利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发明创造被授予专利权后,专利权人对该项发明创造拥有独占权,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和进口其专利产品。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厉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专利保护采取司法和行政执法“两条途径、平行运作、司法保障”的保护模式。本地区行政保护采取巡回执法和联合执法的专利执法形式,集中力量,重点对群体侵权、反复侵权等严重扰乱专利法治环境的现象加大打击力度。 知识产权的三个特点 1、知识产权的专有性,即独占性或垄断性; 2、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即只在所确认和保护的地域内有效;
3、知识产权的时间性,即只在规定期限保护。
本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7329170100a2sm.html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ju.6miu.com/read-700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