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内容源于yze。感谢~
安装虚拟机的过程就不阐述了,直接进入配置环节。
我选择的桥接网络,便于远程工具VNCviewer访问linux系统。
安装之前把网络禁用掉,然后开启虚拟机,若忘记了可以在安装的过程中
我们选择Install Ubuntu进行安装。
所以,和Windows有着本质上的超级大的区别,你在任何linux发行版系统里面,绝对不会看到C盘,D盘,E盘这样的,你能看到的,只有“文件夹”形式存在的“挂载点”。 在Linux 系统里面,有一些已经定义好,用来干一些事情的挂载点,常见的“挂载点”有:
SWAP 这个,是Linux和Windows最大的区别了。Windows没这个东西,只有Linux才有。其实它也不是一个“挂载点”,我这里姑且把它当作一种挂载点。SWAP分区,是让“内存”临时存储文件的专用空间。 可以理解为Windows里的虚拟内存,其分配大小的原则是不超过自己的物理内存大小。多则浪费。
/Boot 大家应该很常见这个英文,是引导的意思。对于Linux来讲,一部分容量,用来“挂载”Boot,就是用于存储系统的引导文件 ,分配为主。
/ 或者 /ROOT 就一个符号,是Linux系统特有的,是“根目录”的意思。根目录,用来存储用户的一些基本配置文件,软件设置文件等等很多
/home “家”的意思,在Linux系统里面,它是用来存储用户的程序,文件,文档等等所有资源。因此,进行“分区”操作的时候,它是要分的很大很大很大的。
/usr 用来存放系统自带的,或者通过更新安装的软件的地方。
/tmp 临时文件存储地方,大家可以理解为Windows下的: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 Settings\Temp 目录。 提示:必须要有SWAP和 / (根) 挂载点,一定要有的,没有它们2个挂载点,是不能继续安装系统的!
硬盘分区方式 我们平时说到的分区概念,不外乎三种:主分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
主分区是一个比较单纯的分区,通常位于硬盘的最前面一块区域中,构成逻辑C磁盘。在主分区中,不允许再建立其它逻辑磁盘。 扩展分区的概念则比较复杂,也是造成分区和逻辑磁盘混淆的主要原因。由于硬盘仅仅为分区表保留了64个字节的存储空间,而每个分区的参数占据16个字节,故主引导扇区中总计可以存储4个分区的数据。操作系统只允许存储4个分区的数据,如果说逻辑磁盘就是分区,则系统最多只允许4个逻辑磁盘。对于具体的应用,4个逻辑磁盘往往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为了建立更多的逻辑磁盘供操作系统使用,系统引入了扩展分区的概念。 所谓扩展分区,严格地讲它不是一个实际意义的分区,它仅仅是一个指向下一个分区的指针,这种指针结构将形成一个单向链表。这样在主引导扇区中除了主分区外,仅需要存储一个被称为扩展分区的分区数据,通过这个扩展分区的数据可以找到下一个分区(实际上也就是下一个逻辑磁盘)的起始位置,以此起始位置类推可以找到所有的分区。无论系统中建立多少个逻辑磁盘,在主引导扇区中通过一个扩展分区的参数就可以逐个找到每一个逻辑磁盘。我总共就建立了三个目录: /boot 200M 主分区 Swap 1024M / 剩下的磁盘空间 逻辑分区
提示重启安装成功: